巴哥犬瘟是什么?

于宵培于宵培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狗瘟热(Canine distemper)简称CD,是犬科动物的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疾病。病原体为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 CDV),属病毒性疾病。临床症状与病毒感染的特异性病变相关,但并非每次感染都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或同一部位出现相同的病理变化。 近年来随着抗体药物及疫苗的研制成功使得该病的防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是,由于病毒型别、机体状况和免疫抑制等影响因素的存在,使犬瘟热的病情更加复杂化,治疗难度增加。临床诊治中应综合考虑上述各种因素,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才能取得较好疗效。

一.流行情况 犬瘟热在自然界的传播主要依赖于病源体,可以通过直接接触(病兽唾液或泪液通过接触而直接传播)或以空气为媒介经吸入感染。病源体的体内繁殖导致病毒的血细胞吞噬作用,从而破坏器官组织,引起临床症状。 目前该病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死亡率高达80%以上,即使经过积极的治疗,仍有半数以上的病犬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预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流行病学特点 1.病原:本病是由副黏病毒科的麻疹病毒属的犬瘟热病毒( 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引起的。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低温条件下仍能保持较弱的致病性;但随着温度的升高,病毒的复制速度加快,致病力增强。高温季节也是本病的高发期。

2.易感动物:各种年龄的狗狗均可感染,以幼龄犬发病率高,且症状较重。不同品种的狗狗对CDV的易感性有一定差异,一般认为小型犬比大型犬更易感染。

3.传播途径:主要以呼吸道和消化道为主要传播途径。病毒可通过唾液、痰液、鼻涕等分泌物直接传播给其他健康犬,也可以通过被污染的食物、饲料、饮水等进行非直接性传播。

三.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3-4天,最短可不到1天。发病初期,病犬精神沉郁、食欲减退、鼻镜干燥、眼结膜潮红、流泪量多、有粘液脓性分泌物。随后,病犬会出现高热(40℃左右),并持续2~3周。

随着病程的发展,病犬的呕吐、腹泻加重,粪便呈黄色或黄绿色,腥臭,混有大量未消化的食物残渣,严重的出现脱水状态。全身淋巴结肿大,特别是腹股沟淋巴肿得最为显著,头部、背部、胸部的淋巴结也较大而且坚硬;腿部和腹部皮肤出现皱褶、脱皮;少数病犬可见角膜混浊等视力障碍的症状。部分病例出现共济失调,步态不稳,最后因严重脱水和衰竭而死亡。

四.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调查。

2.临床观察。

3.实验室检查。 (1)细菌学检查 采集病人、病犬的血液、脑脊液、肠道内容物等做细菌培养,检查有无细菌或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 (2)病毒分离鉴定 从发病动物采集病料进行病毒分离,并应用抗原检测方法进行鉴定。

(3)血清学检查 用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等方法测定病犬血清中的抗本水平。

五.防治措施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或疫苗可以预防本病的发生。加强饲养管理的细节,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以及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患者都是防止本病的重要措施。 对于已发病的动物,应及时隔离治疗,以防止造成病毒的进一步扩散和传播。

(1)隔离病畜:将患病犬单独隔离,避免与其他犬接触。患犬的粪便及其他排泄物要用消毒剂冲洗净化,病室的空气和物体表面可用过氧乙酸溶液熏蒸消毒。

(2)对症治疗:保持水源清洁,及时换掉被病毒污染的衣服,给予足量的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C,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 对症处理的同时,应注意防止继发性细菌感染,必要时可使用广谱抗生素。 对于高热、呼吸急促的病犬,应及时补充水分,以免发生虚脱。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