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鹦鹉鱼养10条好吗?

冯嘉志冯嘉志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红鹦鹉是常见的热带鱼类,喜群居,性情温和,能混养。由于颜色艳丽,深受众多养鱼爱好者的喜爱。但也有少数朋友在饲养的过程中遇到红鹦鹉死亡的情况,并且出现的频率还不算太低。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又该如何解决呢?今天跟大家聊一聊这个话题。 首先来简单介绍一下红鹦鹉的生活习性、繁殖等方面的内容。

红鹦鹉(学名:Apostichopus japonicus),又称彩鹦哥、彩虹仙、大红鹦哥、红头鹦哥等。属肉食性鱼类,原产于东南亚及日本南部,主要栖息于淡水流域。目前,国内主要的养殖区域集中在福建以及广东地区。

红鹦鹉属杂食性鱼类,食物来源广泛,其中动物性饵料主要为水生昆虫及其幼虫、小鱼、虾、蚯蚓等;植物性饵料主要有香蕉、苹果、蔬菜等。 在生殖方面,雄鱼肛门上方稍凹,有乳白色颗粒状突起,雌鱼则无。当生殖期来临时,雄鱼会在水里漂浮,并做出“扇尾”动作,向雌鱼求爱,然后交配。受精卵在水中自由游动,约36小时后,幼虫破囊而出,并附着在水草上。随后,幼虫进入变态发育阶段,经过5-6天的变化,最终成为具有外骨骼的幼鱼,并开始觅食。

从红鹦鹉的生活史来看,它的繁殖能力并不强。当然,如果环境条件适宜,并在人为干预下,可以实现快速繁殖。 那么,红鹦鹉可以跟什么鱼混养呢? 考虑到红鹦鹉的原生环境中的主要栖息地类型为淡水溪流,因此建议与同属淡水水的鱼类进行混养。例如:地图鱼、罗汉鱼、虎皮鱼、蓝鲨等等。

需要提醒的是,红鹦鹉属于热带鱼类,适合在25℃以上水温中生长,所以对低温有很强的忍耐力。但是,如果在冬天有持续低温的情况出现,仍然要做好相应的保温措施。

说完生活习性,再来聊聊为什么红鹦鹉会死?一般来讲,引起红鹦鹉死亡的病因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

在生理性因素中,温度不适是一个常见诱因。特别是对于刚刚买入的新鱼,如果温差过大,或者对新环境的不适应,都可能导致死亡。营养不均衡、水体富营养化、水中氨氮离子含量过高、溶解氧不足等等,也可能会造成红鹦鹉死亡。 最后来说说病理性的因素,主要包括寄生虫、细菌感染、水霉病等。其中,寄生虫中的肠吸虫容易引起急性中毒反应,使红鹦鹉缺氧窒息而亡。

无论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因素引起的死亡情况,都应该认真对待。因为细菌病毒等在鱼体表或体内都会存在,且有一定的发病率。一旦条件合适,很容易大量感染,进而导致更多鱼只发病甚至死亡。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做好清洁、消毒等工作,还要尽可能提供丰富而适宜的鱼粮,保持营养的均衡,并及时清除食物残渣。同时,注意水质的管理,尽量营造接近原生环境的情况,有利于鱼只健康生长。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