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形虫如何驱虫?

空玲馨空玲馨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弓形虫,又称为弓形虫病、弓形菌病,是一种由寄生虫-原虫中的细胞内寄生虫,也就是弓形虫导致的传染病,属于人兽共患病。

1980年,美国病毒学家R.L.Steele等首次报道从刚地弓形虫基因组中分离出核蛋白基因序列,并测序成功 。目前,已有多个国家的科研人员参与了该基因测序工作。 2016年中国科学出版社发行了《刚地弓形虫基因组学》一书,书中对刚地弓形虫的基因研究状况做了详细的介绍[1]。 在2015年之前,科学家已经获得了线虫和果蝇体内所有基因的信息,而小鼠体内的基因则几乎全被解读出来。对于人类而言,除部分基因外,大多数基因也被解译。随着新技术的应用,未来可能完全破解这一基因“迷宫”。 那么,作为寄生虫,弓形虫究竟是如何进行传播的呢?它又会感染哪些动物呢? 首先,我们来聊一聊弓形寄生虫传播的途径。

已知的弓形虫传播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食物传播—由于弓形虫能够穿透肠壁细胞,且具有嗜肝性,因此可以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诱发疾病;通过食物传播也是弓形虫繁殖的重要环节;

2)母婴传播—怀孕妇女是重要的传染来源,可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也可经母乳传播;

3)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或接触被患者分泌物直接污染的物品(如牙刷、毛巾、浴巾、餐具等)可造成传染; 4)垂直传播—未成熟幼虫(囊合子)可在母体子宫腔内发育成大量幼虫,而后穿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引起先天性感染,这种感染又称潜伏性感染,多数不会发病,但可作为长期病毒携带者;

5)动物传播—猫科动物如家猫、野猫、猫咪等可直接传播弓形虫病,老鼠等也可以通过自身携带病毒的粪便污染食物而引起人体中毒。 了解了弓形虫的传播方式后,我们再来看一下它会感染哪些动物。

根据感染途径分类,弓形虫可分为自生生活型(Oocyst stage)与异餐感染型(Toxoplasma Stage)两种。前者的主要宿主为野生动物,后者则是人类的唯一宿主。 根据致病对象的不同,弓形虫又可分为野寄生型和家寄生型。野寄生型(Epidemic strain)主要流行于动物界,多引起鸟类和各种哺乳类动物发病。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有超过2亿人感染弓形虫病,而孕妇感染率可达到70%。 在我国,有关弓形虫感染的报道也多见于畜牧业饲养的畜禽动物以及野生鸟类和鼠类等。

近年来,随着检疫制度的建立和对餐厨垃圾的处理不当,人类误食带菌食物导致传染的风险增加,一些地区发生了人群弓形虫感染率上升的情况。预防弓形虫的传播不容忽视!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